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風險管理’ tag.

當美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亦被納入聯儲局的銀行監管範圍後,本港的監管構亦應著手研究對本地證券及投資服務機構的監管。

金管局於二零零七年在本港推行新巴塞爾資本協定(Basel II),本地持牌銀行自此在計算法定和內部資本要求時必須考慮所承擔的風險,其中法定資本的計算須照顧銀行的信貸風險(credit risk)、市場風險(market risk)以及營運風險(operational risk),而其他諸如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貸款集中風險(credit concentration risk)以及策略性風險(strategic risk)等亦應被納入內部資本需求的計算。同時,銀行的風險亦須於中期及全年業績報告中予以披露,從以讓小市民和投資者了解銀行的運作情況。

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銀行職員從事高風險活動時亦要負擔更大的資本要求,各部門在計算其個別部門收益時亦須扣減其風險相關的成本,從而提供誘因讓前線員工拓展業務時亦得留意其業務的相關風險,以保障存戶和投資者等持份者的利益。

類似的新資本要求亦已在保險界出現,歐洲的監管機構正研究盡快推出新的保險業風險基礎資本額制度(Solvency II)。監管機構若然要確保證券商及投資銀行能繼續健全地運作,可考慮將類似機制引入,屆時各類金融從業員均須承擔有關風險,不能再肆無忌憚地利用客戶的錢財從事高風險的商業活動。

由此,當金融界在檢討前線員工的薪酬和花紅時亦不可單純以業績為指標,因為員工可能正在以企業極大的風險去換取個人的高薪厚祿。從事風險管理、會計、合規稽核等後勤員工的薪酬花紅過往一直跟前線員工差一大截,這種情況似乎亦應在現時風險跟業績掛鈎的大氣候下相應改變。

以風險為本的監管方式令銀行不能以昔日投資銀行的高槓桿模式謀取暴利,但應可有效減低市況逆轉時市場所受的衝擊。同時,巨額花紅不再,令最一流的大學畢業生不再一窩蜂地湧進投資銀行,對社會的整體發展來說亦是一件好事!

先有貝爾斯登,繼而再有房利美跟房貸美,市場一致期望雷曼兄弟上週頻危之際亦總能因華府出手而吉人天相。然而,正因為華府不願意永遠成為華爾街的救市勇士,慷納稅人之慨以救投資銀行之危,雷曼在市場上無法找到如安信兄弟般情義兩全的勇士,百多年的兄弟寶號就此垮下來!

上任美林不足一年的老總目睹兄弟敗亡,在海嘯還波及自身之際早著先機,跟美銀於瘟疫蔓延時相愛並迅速結合。轉眼間,去年於全球投行排名首五位的就只有高盛和大摩到現時還能倖存於這還未完結的災難!

危在旦夕的還有AIG和Washington Mutual…. 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投資銀行多年來一直在金融界叱吒風雲,現在突然變得風聲鶴唳,同業間信任盡失,巨頭相繼倒下。這將是華爾街歷史中相當重要的一頁!

當摩根大通和美銀相繼購入貝爾斯登和美林,他們變相成為另一所花旗,即是能提供各種各樣金融服務的銀行,其中的企業文化極盡不同,員工年薪花紅更有極大差距,合併後的內部痛苦磨合隨時可以花上五至十年。同時,華府今次以納稅人的血汗錢救市,將來必然將投行納入正常商業銀行的規管範圍,似乎未來金融業的權力地圖將面臨大執位!

話雖如此,全球金融業近百年來經歷多次災劫,垮倒的故事仍是千篇一律。良好的風險管理固然是金融機構賴以為生的命根,但這門藝術之高深實非市場上那批以精密計量運算的事後孔明所能領悟。金融機構本質上就是賭徒,借貸時便賭貸款者的還款能力,投資時便賭資產的升值能力,接受存款時便賭自己的還債能力,既已全身投入賭場,就必然帶有連本帶利輸清光的風險!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