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曾蔭權’ tag.

特首失言,再一次按捺不住心裡的精英主義情緒,硬是要在「六四」這敏感話題上跟泛民正面交鋒,更一時情急拋出「代表港人論」,惹來群眾圍攻。

先談「六四」,特首的「經濟優先」論述跟大部份親北京人士的意見相當刎合,事實上亦跟不少港人的看法相近。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內地經濟力量一日千里,港人要向這經濟現實低頭亦實在無可厚非。既是如此,筆者絕對可以接受大家為保住跟內地良好的經濟關係而對當年的學運不作評論,但動輒便走出來自以為是地利用內地經濟改革開放的成就來解釋當年的暴行則無法令人信服。

試問,假如當年的領導人能夠妥善處理民運事件,讓民眾和平離開天安門,難道我們就一定無法享受這二十年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嗎?誰能保證中國政治上的民主發展跟經濟上的改革開放無法雙軌並行呢?

再談「代表論」,泛民議員在特首失言後離場抗議,「曾蔭權不代表我」定將成為「六四」和「七一」的重點反建制口號。那麼,誰能代表我們呢?

這其實是相當複雜的問題。事實上,任何人都不能代表任何人,正如父母亦無法全面代表子女的一切思想和個人意志,親如夫妻亦無法代表對方的所有意願,那更何況我們用選票挑選出來的立法會議員,以至這位沒有普選認受性的特首!

但另一方面,任何人只要擁有一定程度的政治觸覺,好好的善用語言技巧,亦實在不難代表其他人。奧巴馬輕鬆地走出來,胡扯一兩句說話便能代表美國立國而來多年的傳統價值,布殊當年亦是代表美國人根深蒂固的基督教傳統價值才能連任。正面地看,政治領裡這樣做的確能夠團結軍心,提升人民士氣,統一國民意志。但我們亦可以批評這些政治動物強姦民意,迷惑人心,利用其個人政治魅力鼓動民意從而實踐其個人意志。

可惜,我們的領導人沒有多少政治魅力,卻被冠上強姦民意的罪名。不過,他也相當幸運,大概因為港人亦已習慣其驕橫,其民望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

那究竟是特首的運氣,還是我們的倒霉呢?

南韓前總統盧武鉉墮崖身亡,即使臨行前的遺書表明自身清白,其官司始終無法開審,生前死後亦要帶著貪瀆的罪名。

同是律師出身以清廉見稱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可則沒有那麼笨!既然明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無路可退,倒不如耍盡各式各樣的無賴招數讓政敵難堪,深信自己的厚臉皮隨時有機會救自己一命!反之,南韓盧武鉉就是想不通,在遺書上天真的以為歷史能夠凌駕於現時的反貪法例為自己還清白,竟然如日本武士般自行了結生命以逃避現實,把一生內疚的夢魘加推於身邊同樣犯貪賄的家人。

權力令人腐化,絕對權力令人絕對腐化,但其實這樣的腐化亦不只限於極權國家。我們或許還可勉強推說南韓和台灣的民主制度發展相對上比較短,但即使在民主制度發展相對較健全的美國,最近伊利諾州州長的賣官醜聞亦令全球為之側目。

原來,無論你當初用那種方法登上權力頂峰,就總會面對濫權貪瀆的誘惑。我不相信我們的曾特首會成為下一個陳水扁或盧武鉉,但他最近「代表所有香港人」的言論正就反映其處於權力頂峰那狂妄的心態!即使他沒有甚麼實質的貪腐行為,他被權力慾薰染的形象倒已深入民心。

在本地傳媒為我們提供的有限國際視野中,現在只有台灣的馬英九和美國的奧巴馬還稱得上是政治清流。看倌要留意的可不只是這兩位政治領袖如何帶領國民對抗金融海嘯,還得好好觀察他們是否可能堅毅地駕馭手中極權所帶來的誘惑。

現代政治本來就是混濁的!

繼續談全面直選之時,筆者從友人的網誌上得知支持引用特權法的立法會議員猛烈抨擊持理性觀點反對的信報,更呼籲民眾罷買信報,將異於己見的人上綱上線為敵人,無聊幼稚地把對方放在二元對立面,再一次證明本地政客心胸之獈窄。

本地華人沒有民主選舉應有互相尊重的文化,這既是部份論者反對全面直選的理由,亦可能是沒有全面直選的後果。

當本地的政治市場全面開放,我們會遇到的未必是歐美民主國家那種互相尊重的和諧,因為長期受利益集團壓迫的弱勢社群會利用手中的選票把民粹主義送進議會和政府,直到他們的施政令民眾徹底失望為止。台灣就是這樣地進行了政權的二次輪替,但重新執政的國民黨似乎未能令社會真正走上民主和諧的道路。

既是如此,維持現狀豈不是最佳選擇?君不見曾蔭權政府縱使如何努力亦無法實在地取得市民和議會的支持,行政長官的選舉方式始終政府認受性高低的關鍵。曾特首視民望如浮雲實在所言非虛,因為他既沒有廣泛市民的選票支持,亦無法跟議政士共組執政聯盟,政府聲望跟市民對經濟生活的滿意程度共同進退,民望自然比浮雲更虛幻!

那些標榜務實理性的議會代議士不斷高呼「循序漸進」,似乎是怯懦的原地踏步和激進的翻天覆地兩者間較理想的選擇,然而事實上回歸十一年來的歷史證明所謂的循序漸進只會成為激進保守兩派間的政治劇鬥,保守的當權者最後自然可以利用手中的權力阻礙制度的改進,而零五年激進改革派的強硬立場亦令些微寸進的政改方案觸礁,最終受害的仍是被政客當作棋子般玩弄的普羅大眾。

停滯、緩推、急進三種策略均有利有害,要平衡各方利益實非易事,但如此困局被保守派詮釋為「未有民主選舉的準備」,卻同時被改革派視作「佔領道德高地的契機」,民眾其實未必能在多次政改諮詢期間避過政客的口誅筆伐而作出冷靜理性的選擇。

筆者始終希望全面的民主直選能盡快降臨,但實在想不到甚麼妙計以減輕改革過程中陣痛。

前文提及社會上對淫管諮詢的主流討論離不開監管方法的爭議,「網絡廿三條」勢將成為泛民跟建制兩大陣營對壘的下一個戰場。

筆者拋出兩大疑問:為甚麼要管和管甚麼?

我們要找一個大淫管監管淫業,整頓社會風氣,讓青少年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成年人普遍認為對意識形態污染的管制遠比環境污染的管制來得容易,亦令成年人在道德高地上輕易樹立權威。故此,縱使學者能證明嚴厲的管制會令人們出現性壓抑繼而令風化案件有增無減,但政客們都不願負上政治風險去公開質疑加強監管的官方原因。

既然我們沒有選擇不得不管,那我們實在又要管甚麼呢?筆者曾期望淫管諮詢能夠令社會聚焦於「何謂淫穢不雅」的討論,使民眾透過這種類近哲學的公開討論重新思考社會的價值定位,這種深層次的討論當然就如城市規劃文化保育等議題般無法達致甚麼共識和結論,但討論「大衛像的那話兒是否淫穢」的過程可令民眾思考,這樣的文化思緒才是將來西九文化區的軟性基石。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道:「我雖然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是我誓死維護你說這話的權利」。香港人要學習的不只是這類哲學性的討論,更重要的是討論中對異見的尊重。可惜,這種對言論自由的尊重,難以在我們的立法會中出現,亦無法在特首輕蔑的精英心態中出現,歸根究底乃因為這種尊重在「家好月圓」中已不存在。

究竟長者生果金是甚麼?

據筆者對生果金有限的認識,這是有別於綜援的一項長者津貼,原意為以一點買生果的零錢對長者年輕時為社會所作出的貢獻聊表心意,但現在已被詮釋為救濟金。曾特首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中接受建議提高生果金金額至一千大元,條件為申領生果金人士須接受入息審查,引起社會中極大迴響。

特首為平息民怨,事後嘗試親自解話,以未來數十年人口老化的問題作嚇唬民眾的論據,預期屆時每一位成年人須每月付出五百大元以支付龐大的長者生果金。筆者認同本港人口老化問題的嚴重性,但今次提高津貼金額時加入審查的舉措非但無法紓緩長者困難的生活,更令原來對長者的額外善意補貼變成另類綜援,激化社會上的矛盾。

既是如此,政府倒不如保留原來的生果金津貼水平,繼而另立長者救濟津貼以援助真正有需要的老人家,從以填補生果金和綜援的不足。當然,政府在人口老化問題的大前提下絕不能胡亂派糖以免將來在社會福利津貼金額上易加難減,但在如此敏感時刻以入息資產審查來嘗試減輕未來在老人問題上的開支負擔實屬不智,為原本平平無奇的施政報告徒添攻擊點,令特首的浮雲民望進一步下挫!

施政報告出爐,議員學者媒體以及市民一致認為這是極其空洞無物的一份施政方針,其中不少議題只是去年同一議題的有限度延續,可謂曾班子上台以來最不為大眾所滿意的一份施政報告。

報告中最具爭議的不是政府應付金融海嘯的對策,因為那些存款全保等救市措施早已在宣讀施政報告前一天出街,況且市場對政府救市與否根本沒有期望,令傳媒大眾一致聚焦於最低工資和生果金兩大重要民生議題上。

筆者自己曾多次透過報章、講座、或是求學時期的課本中接觸這些議題。從前張五常芝加哥學派的經濟理論強調市場的無形力量,認為最低工資這種政府管制會令僱主減少招聘,間接提升失業率,對勞工反而更加不利。然而,畢業後踏入社會,倒見識到不少勞工的實際慘況。同時,世界各地亦有不少實施最低工資的成功例子,令筆者當年對市場力量的迷信亦開始動搖。話雖如此,筆者尚算中產階級一名,始終無法透徹明白底層勞工的苦況,亦實在不敢以局外人的角度為這項影響別人生計的政策作出甚麼意見。固然,市場力量理論倡導政府以提供在職培訓等方式作有限度介入,但僱員再培訓計劃推行多年來對勞工市場的正面效用依舊成疑,怪不得勞工界人士不得不爭取立法推行最低工資。筆者若以「姑且一試」的心態形容對最低工資政策的態度似乎有點不負責任,但亦實在想不到甚麼更好的解決方法。

增加長者生果金的建議在社會中擾攘多時,終被政府有條件地採納,而長者申領條件就是要通過一貫官僚化的入息財政審查,原來大眾心目中的仁政頓時變成惡法,再加上社民連三子的「掟蕉事件」令輿論聚焦,社會福利前的一道小小關卡迅即被解讀為與民為敵,咱們的浮雲特首只得繼續在雲霧中拿著黃毓民派發的學生證好好的尋覓傳說中的第三條路線。

香港以至環球的經濟在可預見的將來都無法起死回生,政治及民生經濟議題勢將重新成為社會焦點,曾班子可真要步步為營,小心誤中香蕉襲擊!

經濟成為大眾每天喋喋不休的話題,筆者亦已在過去一個月內多番在這裡就金融議題胡言亂語。

午飯期間,身邊同事朋友又或是附近路過的人都在熱切談論當日股市的跌勢,其中必然有人 (有時包括筆者自己) 總要生怕落伍地爭著發表經濟分析的偉論。

或許,當人類面對不確定性時,便會自然地群起議論。有些人要當未卜先知,但總要懦弱地先為自己的預言準備免責聲明。更多人喜歡當事後孔明,拾人牙慧,在亂世中扮專家。部份篤信「時勢造英雄」的狗熊之輩亦乘勢而起,為民請命,拿著香煙當明燈地帶領群眾在霧海中四處奔走。

正當危機四伏之際,媒體議論紛紛,群眾接收了極度混亂的訊息後亦喋喋不休無所適從。由此,香港變成一個比「家好月圓」更吵的地方!

視民望如浮雲的特首即將公佈其施政報告,報告中一切議題亦將跟金融海嘯掛鈎,且看這位具備「打大鱷」經驗的特首能否如英國的白高敦一樣憑藉其公共財政經驗搖身一變為救市英雄,挽回其狼藉的聲望。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