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browsing the tag archive for the ‘花旗’ tag.

美聯銀行(Wachovia)於本周一宣佈獲花旗集團以二十多億美元收購,並同時由存款保證機構包底止蝕。

轉眼間,銀行管理層收到富國銀行(Wells Fargo)更吸引的收購建議,在董事會中通過接受富國以十五多億美元的收購,而政府在是次收購中則無須提供任何財政上的協助。

無知的筆者這樣才知道原來「撻訂」是可以玩得這麼大的!就像一對酒後亂性的男女,完事後在家長安排下倉卒公開訂婚,男孩子急忙準備婚宴儀式之際,女孩子便已開始變心,相隔才四天便背漢私奔。男孩子留下來破口大罵,亦似乎於事無補。

近來數星期國際金融界大事的戲劇性如此豐富,將來必可被改編成長篇電視劇。

金融海嘯波及全球,人人自危。然而,財富並沒有就此大量消失,反而在這流動性極低的市場內以隠性方式流動轉移。

美國是大禍的源頭,多年來金融界瘋狂借貸以支持泡沫化的樓市,再以秀麗的包裝將這批低質素房產貸款出售,最終樓市泡沫爆破導致次按危機,全球金融市場繼而出現資金流動問題,多家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先後倒閉、被賤價收購,又亠是被逼轉型。華府救市方案最終因政治原因觸礁,道指錄得史上最大單日跌幅。

儘管美國必然在今次金融風暴中元氣大傷,但美國國民未必是輸得最慘烈的苦主。付不起樓按的美國國民可獲政府協助,業主無須過份擔心斷供破產的後果。貪婪的華爾街亦只是被市場略施懲戒,最終華府必能夥同聯儲局救市,投資銀行各級職員大可拿著多年來的高薪厚祿逃之夭夭而無須承擔任何後果。至於承擔最大風險的美國聯邦政府及聯儲局固然要為借予AIG的八百億和大規模救市的七千億頂包,但這並非全數由國會議員所述般出自美國的納稅人,而是推動印鈔機運作的國庫債券,換言之巨額救市的背後財政來源其實是購買國庫債券的境外投資者,其中尤以亞洲區的政府和中央銀行為甚。美國的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固然因為是次金融危機有所動搖,但美國政府亦相當有技巧地將本國的有毒資產轉移海外,令亞洲區的投資者中招。

財富有所轉移,既令購入國債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受害者,亦令部份人間接得益。金融機構謀取暴利多年,在危機爆發之時依靠政府支援,及後亦能繼續透過政界上下的既得利益者阻撓監管制度的改進,以便在海嘯退潮後故態復萌。同時,今次金融風暴中引發的整合潮中,各大金融界大財團均能以極其苛刻的條款收購同業,其中的整合風險很可能由政府及其相關機構所承擔,摩根大通、美銀、花旗、英國的巴克萊以及日本的UFJ等金融巨無霸乘勢坐大,亦間接成為是次危機中的最大得益者。收購整合過程中,收購者可能只會接收良好資產以強化壯大其業務,餘下那些所謂有毒資產則只會留給血本無歸的散戶投資者。

世界從來都是不公平的,即使在大難當前無人倖免的情況下眾人所受傷害的程度亦未必相同。貧者因此愈貧,富者進而更富。

華府突然宣佈接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申請,容許這兩大投行巨頭放棄獨立投資銀行的身份,在完成處理有關程序後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屆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可以接受大眾存款,經營零售、商業、私人銀行等業務,既能得到聯儲局對一般性銀行的保障,亦必須面對更嚴謹的監管要求。由此,獨立投資銀行在華爾街叱吒風雲的時代正式告終,被投資者唾棄多年的花旗集團金融超市模式現在竟成為市場爭相仿傚的對象。

各大投資銀行成為銀行投股公司後,必須符合資本充足比率和流動資金比率等要求,亦不能把客戶存款拿作高風險投資,銀行無法重施投行昔日的槓桿財技而獲取暴利。金融超市這種營運模式能否令各大金融服務機構長治久安尚為未知之數,但華爾街的變天肯定會為金融制度的監管環境帶來重大改變。

監管機構面對這些金融怪獸,斷不能再以昔日監管一般存貸銀行的老方法對待。既然銀行相繼跟證券商合併運作,兩套不同的監管法例再不能各自獨立存在,中央銀行和證監機構亦不能再繼續互不瞅睬各自為政。屆時,雷曼迷你債券的分銷商和發行商都同受單一監管機構所監管,業界跟監管機構均無法互相卸責,令小市民蒙受損失。

事實上,投資銀行的高風險運作模式乃眾所周知的市場現實,人類貪得無厭的本性就正是多年來阻礙監管機構有效保障小市民權益的主要因由。若然政客們在選舉過後,因為跟各大金融界既得利益者千絲萬縷的關係,拖慢完善監管法例的進程,錯過了乘勢加強對小市民資產保障的機會,雷曼的迷你債券將於不久的將來借屍還魂再度肆虐無辜無知的小市民!

曾任Travellers高層的威林特(Robert Willumstad),在其公司於九八年跟花旗集團合併後便一直任職花旗零售銀行的主管,跟普林斯(Charles Prince)一起同為構建花旗王國的韋爾(Sandy Weill)之得力左右手。

威林特憑著他多年於零售銀行的經驗,帶領花旗集團的零售銀行在世界各地均能持續地錄得長足增長。但當韋爾於零三年退下來時,一向被認為是接任總裁大熱的威林特馬失前蹄,被普林斯冷手執個熱煎堆,威林特便自此一直默默地擔任營運總監。普林斯執掌花旗數年來,集團備受各種醜聞困擾,股價拾級而下,威林特亦曾專責協助普林斯研究重整集團運作模式以節省成本。

零五年,或許威林特也實在難以繼續忍受當副手的滋味,終於請辭,並在公開告別電郵中明言其當上市公司總裁的夢想。零六年,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董事長離開,威林特頂上空缺。及後花旗集團惹上次按風暴,普林斯於去年底下台,市場亦曾多番謠傳威林特可以回巢主政,但總裁之位最終由前大摩主管潘迪特(Vikram Pandit)接替。威林特繼續苦守AIG,終於在今年六月接替黯然下台的蘇利雲(Martin Sullivan),成為AIG的行政總裁,圓其多年夢想。

威林特接手AIG以來的三個月,環球市況轉差以致集團周轉不靈,不得不向外界求救。最後美國政府透過聯儲局介入,以巨額兩年長債拯救AIG,財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開出條件,要威林特下台以讓美國政府派人接管。

威林特的夢,就只有三個月那麼短,還要完結得這麼難看!宿命乎?

先有貝爾斯登,繼而再有房利美跟房貸美,市場一致期望雷曼兄弟上週頻危之際亦總能因華府出手而吉人天相。然而,正因為華府不願意永遠成為華爾街的救市勇士,慷納稅人之慨以救投資銀行之危,雷曼在市場上無法找到如安信兄弟般情義兩全的勇士,百多年的兄弟寶號就此垮下來!

上任美林不足一年的老總目睹兄弟敗亡,在海嘯還波及自身之際早著先機,跟美銀於瘟疫蔓延時相愛並迅速結合。轉眼間,去年於全球投行排名首五位的就只有高盛和大摩到現時還能倖存於這還未完結的災難!

危在旦夕的還有AIG和Washington Mutual…. The worst is yet to come!!!

投資銀行多年來一直在金融界叱吒風雲,現在突然變得風聲鶴唳,同業間信任盡失,巨頭相繼倒下。這將是華爾街歷史中相當重要的一頁!

當摩根大通和美銀相繼購入貝爾斯登和美林,他們變相成為另一所花旗,即是能提供各種各樣金融服務的銀行,其中的企業文化極盡不同,員工年薪花紅更有極大差距,合併後的內部痛苦磨合隨時可以花上五至十年。同時,華府今次以納稅人的血汗錢救市,將來必然將投行納入正常商業銀行的規管範圍,似乎未來金融業的權力地圖將面臨大執位!

話雖如此,全球金融業近百年來經歷多次災劫,垮倒的故事仍是千篇一律。良好的風險管理固然是金融機構賴以為生的命根,但這門藝術之高深實非市場上那批以精密計量運算的事後孔明所能領悟。金融機構本質上就是賭徒,借貸時便賭貸款者的還款能力,投資時便賭資產的升值能力,接受存款時便賭自己的還債能力,既已全身投入賭場,就必然帶有連本帶利輸清光的風險!

Catego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