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本港公司管治質素的新聞多多,先有中信泰富炒燶外匯,繼有一眾大孖沙群起反抗延長董事禁售期,再有電盈私有化種票疑雲,一眾小投資者不斷成為各大事件中的受害者。

議員紛紛走出來臭罵證監,學者亦走出來批評本地寬鬆的監管法例。奈何人人紙上談兵,紛亂過後又復歸平靜,眾人亦只得留待下一次爆煲時再度起哄。

我們當然知道上市公司的一眾大股東多年來都正在市場內玩著一些小股東不明白的遊戲,但只要公司股票能令小股東獲利,純情無知的小投資者亦不介意黑幕背後那些不可告人的詭詐。可是,小股民在中信泰富和電盈兩役中血本無歸,箇中原因並非如同安隆事件的非法詐騙,而竟然是大股東及管理層在法理框架中合法地榨取小股東的利益。

由此,當我們引以為傲的制度亦能容許如此不合理的商業敲詐時,事情便不可能簡單地透過上街吶喊又或是在議事堂內擲蕉便可解決。一眾大孖沙作為既得利益者,經歷去年年底有關董事禁售期一役還未完結的爭論,自然不會輕易地放生任何損害他們利益的修訂,亦會運用各種方式維持他們在社會上的既得利益。

如斯市場質素,還敢厚臉皮地跟外面說甚麼超英趕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