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樑新官上任,首要任務便是主持淫管諮詢。

諮詢文件出台後,資訊科技界的莫乃光率先指出文件中對網絡世界的過濾規條建議等同網絡界的廿三條,但這疑似廿三條似乎在金融海嘯和施政報告的大環境下都暫時無法取得輿論焦點。不過,筆者要提出的並非上綱上線的廿三條,而是最基本的問題:我們為甚麼要管制?我們要管制甚麼?

近年,淫審處曾多次就市民的投訴作出極具爭議性的裁決,其中包括中大學生報的情色版和藝人裸照事件等。事情之所以能引起軒然大波,乃因社會上保守和自由主義的爭持,亦因為港人在保守壓抑的風氣下所形成的一種病態色情。東方人的性觀念比較保守,而香港人事實上在華語世界中的保守程度似乎特別誇張。可是,當性事愈是社會禁忌,民眾在備受壓抑的社會氣氛下就愈是對這些事情倍感興趣,八卦雜誌亦因而以類近色情而又未曾踩界的方式廣受普羅大眾的歡迎,市民顧不得自相矛盾地邊罵邊看,好不痛快!

李安的《色戒》上映時,不少香港人慕李安之名而至爭相觀賞,但事實上更多觀眾進場只為看看湯唯跟梁朝偉的激烈性交情節,情況就像美國多年前的色情電影《深喉》(Deep Throat) 一樣,票房就在一班假道學的臭罵聲中節節上升。吊詭的是香港似乎已經多年沒有土產脫星的出現,所有願意在華語片鏡頭前裸露的都是舶來貨,證明觀眾 (不分男女) 均對此類電影需求甚殷但社會卻容不下這種角色。

既然事情如此矛盾,我們究竟知道要管甚麼嗎?

有不少學者認為人們往往在受高壓管制的情況下心理不平衡,那麼我們可不是愈管愈淫?到頭來政府要找個大淫管來主持淫審處大局,那大淫管在自我高壓管制下變成心理變態大淫蟲,屆時淫蟲管淫事可不是會愈管愈淫?